南宋·葉小言《西湖十景冊》《平湖秋月》
清代董皋《西湖十景》《平湖秋月》
20世紀上半葉《平湖秋月》老照片
迎亞運,品味宋韻,講述西湖故事。 3月30日,讓我們走近西湖十景,平湖秋月。
月寒泉仍冰,何處可載歌歸舟?
西風(fēng)里白蘋果、紅蓼,湖水一色,一望無垠的秋天。
《平湖秋月》是南宋“西湖十景”之一。 位于孤山東南角、白地西端南側(cè)的湖濱地區(qū)。 是從湖北岸欣賞西湖全景的最佳地點之一。 此景觀的主題是秋夜月明時觀湖月光。
南宋初年,人們以泛舟西湖、秋夜賞月而聞名。 清朝康熙年間,康熙游覽西湖,題寫了“平湖秋月”景觀。 頂孤山東南角的臨湖水院是該景觀的所在地,至今仍在使用。 迄今為止。
中國古代文人曾對西湖的美景作出過精彩的評價:“晴天不如雨天,雨天不如月夜,月夜更美”。不如雪景”。 因此,西湖景觀的觀賞特點之一就是月夜觀勝于白天。
你不妨想象一下看《平湖秋月》時的情景:詩情畫意的西湖秋月夜,高閣碧波蕩漾,倚窗眺水,寬闊的平臺,廣闊的視野; 秋夜,舉目遠方,卻見天上一輪明月。 湖天碧藍,金風(fēng)舒爽,水月交融,你被月光包圍,營造出置身月宮的錯覺。 在精神層面上,表現(xiàn)了四時之中最平靜、最清澈的秋湖和最清澈、最無瑕的秋夜月景,象征著追求高尚人格的審美精神。
“平湖秋月”景觀包括康熙、乾隆年間修建的水院空間、御書樓、碑亭、觀景臺、曲橋、碑刻等建筑遺跡。清代,還有荷花、垂柳、西府海棠等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。 植物、外湖水域及三島、西湖環(huán)山、孤山南麓等自然景觀。
水庭院完全建在湖中,由中間的長方形水池和周圍的建筑組成。 池北界為湖岸,四周有圍墻; 南界為玉樹樓; 東界為東曲橋、御北閣; 西界為戲曲橋、月波亭。
玉樹樓位于水院南緣中部。 坐北朝南,北入口面向水院,南、西、東面臨湖。 是一座歇山頂?shù)亩又亻苣窘Y(jié)構(gòu)建筑。 樓面闊三間,外環(huán)檐廊、湖面開敞。 入口處懸掛著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“平湖秋月”匾額。
皇家圖書館北面通過中央入口處的梁橋和東西兩側(cè)的曲橋與湖岸相連。 建筑南面湖面上方有一個長方形的觀景臺。
刻有“平湖秋月”景名的御碑,是該景觀的重要史證之一。 位于水源東曲橋頭。 原碑為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康熙皇帝游覽西湖時題字“西湖”。 該碑于1980年按原規(guī)模、原刻、原書法立碑。 碑正反兩面均刻有康熙皇帝于1699年親書的“平湖秋月”四個大字。 御碑的保護建筑御碑亭,是一座清代風(fēng)格的木結(jié)構(gòu)亭閣,四角四角。尖頂,面積15.21平方米,高5.6米。
“平湖秋月”自創(chuàng)辦以來,一直保持著湖中荷花、臨水栽西府海棠、桂花樹、岸邊垂柳的植物特色。 秋季,海濱草木繁茂,花影綽綽,綠柳飄飄。
Copyright ? 2012-2024 云木匾額制作廠 版權(quán)所有 備案號:滇ICP備202301568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