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張不起眼的木牌,最后賣出了 1495 萬元,這就是康熙皇帝親自寫的“清慎勤”木牌的魅力所在。它到底經(jīng)歷了怎樣的事情,又代表著什么含義?讓我們?nèi)ヌ綄ひ环?/p>
高價拍出
二零一一年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舉行期間,一件四十九厘米寬、一佰二十二厘米高的匾額引起了廣泛關(guān)注。該匾額上,康熙皇帝親筆書寫的“清慎勤”三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。最終,這件作品以一千四百九十五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功售出。如此高昂的成交價令人十分驚訝,同時也讓很多人開始關(guān)注這方匾額。這個價格實在太離譜了,究竟是因為市場過熱導(dǎo)致被哄抬上去,還是這塊匾額本身真的非常珍貴
御筆真跡
這“清慎勤”三個字由康熙皇帝玄燁親自題寫,匾額上方還配有“康熙御筆之寶”的圖章。在玄燁所有的書法創(chuàng)作中,“清慎勤”這三個字最能彰顯他高超的書法造詣??滴趸实鄣臅妓嚲?,他的親筆字本身就非常珍貴,而這三個字更具有特殊的意義,成為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。
遍賜衙門
王士禎所著《池北偶談》記述,康熙二十一年,廣西巡撫郝浴曾上奏請求賜予御筆“清慎勤”三個大字??滴醯垭S后便將這三個字頒賜給各省督撫。康熙帝將御書“清慎勤”廣泛贈予京城及地方官署,他的用意十分明確,就是讓官員們將此作為行事規(guī)范來遵循。
為官之道
清正廉潔就是不能為自己圖謀私利,官員必須大公無私;小心謹慎就是要小心工作,處理每件事情都要恭恭敬敬,絕不能有任何失誤;勤奮努力就是要不分晝夜地努力,認真辦理公務(wù),不能懶散度日。“清慎勤”是“康乾盛世”期間官員的行為規(guī)范,也是清代官吏時刻牢記的告誡,在當時官場中起到了重要的約束作用。
歷史淵源
司馬昭最早提出了“清慎勤”這三個字。在《三國志·李通傳》裴松之注里,引述了王隱《晉書》的記載,說明李秉曾經(jīng)聽到先帝講過當官要清廉、謹慎、勤奮的道理。到了宋代,“清慎勤”已經(jīng)成為官場里普遍傳頌的為官標準。從康熙到清末,清代歷代皇帝都把它當作重要的行為準則。
廣泛流傳
“清慎勤”這個標準分量很大,官府衙門經(jīng)常把這三個字刻成匾額掛起來,這種情況很常見。梁啟超在《新民說·論公德》中也提到過,近代官員的行為規(guī)范里,最受看重的是這三個字,就是“清、慎、勤”。這塊康熙皇帝親筆寫的匾額,只是眾多類似匾額中的一個,它反映了某個時期,也展示了當時的社會風(fēng)貌。
明白這面“清慎勤”匾額的出處之后,您覺得它最終能賣出好價錢是否合理?歡迎在下面說出您的看法,并且別忘了給這篇文章點個贊,再轉(zhuǎn)發(fā)出去。
Copyright ? 2012-2024 云木匾額制作廠 版權(quán)所有 備案號:滇ICP備2023015682號